现在,人们开始主动地把性与爱分离。把性放在爱之前,时不时地情爱激情娱乐,逐渐代替了以前那种有爱才有性的传统态度。
身体是一切物质的基础,它遵循着快乐原则,你无法预知它内部那复杂的结构,只是它强大的力量会牵引你去进行偶尔性爱的冒险。那种原始欲望似乎并不必要经过心灵的加工和锤炼,也不为道德所约束。
心灵上的爱是一种深沉的,隽永的东西,心灵的原则其实并不一定指向袒露的情欲,却总指向人的终极追求——那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。相对的,肉体是有局限的,它会成为烦恼的根源。所以传统文化,比如中国的儒家、西方的基督教,都教导人要节制肉体的情欲,进入一种人与人之间心灵上“彼此相爱”的境界。
由此,服务于心灵原则的爱,就跟服务肉体快乐原则的性,有了极大的矛盾。
现代女人的见解是,只有把性与爱分开,人才能更清晰地了解并满足自己灵与肉两方面的需要。也许只有分开,很多事情才会不那么纠缠不清,才会变得简单一些。
把性与爱等同起来,这种观点本身就存在很多偏颇。首先,身体的需要跟心灵的需要处在不同的层面,身体的层次较低,源于本能;而心理处干较高层面,充满理想化的色彩,更多时候心灵之爱是为了满足他人,维系一种高质量的人际关系。
小麦是著名时尚杂志的性栏目编辑,在她看来,男女之间,如果彼此拥有好感和喜欢,不一定要上升到深层次的爱的程度,他们也同样可以有性的交流。
诚然,那种身心合一的爱是完美的。不过对性爱质量的要求可以变通,因此个人选择才是最重要的。性的需求,是有“爱”的存在去解决,还是在没“爱”的前提下去解决,这都因人而异。选择中,既需尊重自己身体的基本要求,也要考虑到真正的心理感受。但近来的趋势是,越发多的女性开始接受这样的观念:“身体需要才是根本的,首位的”。
曾有一个女人,爱上了一个外国人,两个人有亲密的身体接触。后来,她发现这个外国人除了跟她交往外,还在跟其他女人在交往,她感到不能接受。但在老外看来,男女之间只有不断地深入接触,才可以谈到爱,而在接触的过程中,只关性的问题上,是可以一对多的。过去的观念是,男人跟女人发生了性关系,男女之间就有爱了,彼此就必须专一。其实性,是了解这个人是否合适自己的一种方式。性是不等于爱的。
属于心灵的,那种深沉的爱和时间成正比,需要长期的经营。而现代社会节奏很快,诱惑也比较多,性关系比以前提早发生。当性发生时,两人一般还没有足够深沉的爱。面对这种情况,女人也只好与时俱进地改变自己的心态——如果有性无爱适合自己,能为自己负责的,就可以选择。如果觉得不能适应,那么自然就会放弃。总之,一切以人为本。
小麦认为:那种身心协调一致,真正统一的关系确实能让人过得更快乐。但身心统一的标准却存在个人差别。有的人喜欢那种先有性的短期关系,如果她可以不受外界干扰,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慢慢发展也能达到身心统一。
现在的女人,对性虽然开放了,但最终追求其实并未改变、当肉体需要得到满足后进行身与心的整合对她们来说是必要的。因为停留在性和好感层面的感觉必定比较浅,而停留在精神层面的爱却可以深沉而长久,满足女人的归宿感、安全感以及自我实现感的最终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