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会“正经”的性语言吗
雷锋牌安全套最近比较流行,不过叫人纳闷的是,雷锋牌安全套竟然没被工商部门腰斩,堂而皇之地摆上了柜台。对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,雷锋可算是一种历史的集体记性,他的无私奉献、舍己为人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精神,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。小小一只安全套,却把风马牛不相及的雷锋与性捆在了一起,这样的开涮显然是过头了。把性当作开涮“正经”的调料,一方面的确说明中国人对性的接受程度提高了,这是一种进步;但另一方面,我们的社会似乎对性的文化内容缺乏一种基本的价值判断。也许雷锋避孕套会卖得很火,也许戏称“雷锋精神代代相传”的拥趸会欢欣雀跃,但我们不禁要问:它崇尚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呢?
追溯起来,老庄和佛教都主张静,去欲。孔子虽然强调中庸,思无邪,说性是人之大欲存焉,可是他的徒子徒孙们不这样看了,那个叫朱熹的儒夫不就强调要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吗?“五四”时期好了一些,有一个叫张竞生的?士开始说起了性,中国人总算是见“性”了,但张竞生到底还是被传统势力讥为“卖春博士”,半生颠沛,坎坷终老。到了“文革”,更是进入了一个比维多利亚时期更叫人窒息的性压抑时代。80年代虽有所开放,但对性的态度依然是相当警惕。90年代的性开放得多了,可是,主流话语还是遮遮掩掩,“身体写作”、性写作都是不能被认同的。
有意思的是,打破这种文化封锁的是一种叫短信的交流方式。记得前几年手机短信开始火爆的时候,黄段子几乎填满了所有人的手机,人们一夜之间过上了丰富多彩的“信”生活。这些黄段子将我们生活中所有严肃、正经的话题拿来开涮,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“先锋”。
这两年黄段子过时了,又流行起博客。人们一见面会说:“今天你博了吗?”在网络世界里。性是真正的明星,是文化之王。从博客开始,人们对私生活尤其是性话题大规模地开发,对性的接受能力也大大提高了。
这些都是好的。但不得不指出的是,中国人对性的接受非常盲目。中国的性学家对性的研究多限于传播西方的性文化,最多只是说说我们中国过去的性科学有多么发达,是从黄帝开始的云云,却不能告诉人们哪是好的性,哪是不好的性。有好多人都认为性是一种自然属性,不过就是几分钟的事儿,何必大动干戈去研究它。
文化上的盲目所带来的是生活上的盲目。很多人以为人类早期是没有爱情、婚姻和性道德的,所以现在也不必要。有些论断过多地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。的确,人类过去对欲望仇视得太久,对身体已经极为陌生,需要回到身体的内部去探索造物者赋予的生命的奥妙,但也不能因此而忘记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精神关系。
性除了是一种生理欲望的自然属性,它还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存在。在我看来,性是一切文化、道德、艺术产生的根源,它是生命与文化的母体。人类的性与动物的性是不同的,人类之所以用树叶遮住性器,最后穿上衣服,把性当成一种私密的行为,就是觉得性是一种道德的体现。既然是道德,它就成了一种价值。有人说,性与吃饭一样,不应该有什么禁忌,这是另一种愚昧--人类真的可以脱掉所有的衣服,去过那种精神混沌的生活?
从这一角度来看,性可以成为生活中的调料,它能使人经常回归本我,但是,它不能成为开涮崇高精神和价值的工具。性,不是欲望的代名词,那些强调性与道德无关的人们其实是以欲望为大,视精神为虚无。